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期刊论文

民事主体与经济法主体的区别
民法主体与经济法主体的比较。(1)人本哲学的差异。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各种社会交易简单有序,不同的社会交易主体充分有效地掌握了交易信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民法认为交易主体的万能和完全理性应该给予和肯定交易主体的完全民事能力。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建立和宣传意义自治和合同自由原则。然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社会生活更......[查看详情]
时间:2022-04-23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法律是调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标准体系
1、契约与身份:民法与经济法的比较。100多年前,英国历史法学派的代表梅因在他的经典著作《古代法》中精辟地指出:因此,如果我们用身份这个术语来表达这些个性状态,并避免将这个术语适用于直接或间接的结果,我们可以说,所有进步的社会运动,到目前为止,是一项从身份到合同的运动。梅因认为,在古代社会制度下,个人的法律地位依赖于家......[查看详情]
时间:2022-04-23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利之间的关系
建立民法是市民社会基本法的意义。首先,只有把民法定位在公民社会的基本法上,才能从根本上区分公法和私法,防止公共权力对私权的干预,提高民法的地位,重视民法的建设。公民社会是人民生存的基础,人民的一切生活都离不开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法律生成的基础,但公民社会不能制定和实施法律,必须依靠国家;一个国家必须以公民社会的存在和发......[查看详情]
时间:2022-04-23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个人自由和享受自由构成了公民社会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社会的意义不断演变,从政治共同体到特殊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再到各种私人或私人机构制定和传播意识形态的总称,公民社会以私人利益为目标,以交换为纽带,以意志自由为追求,强调平等独立,注重个人权益的保护和私法自治的特点,是民法的永恒主题和基础。在公民社会全球化的浪潮下,深入分析公民社会与国家、民法的关......[查看详情]
时间:2022-04-23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民法强调对私权的充分保护
民法强调对私权的充分保护,确认和保护民事权利是民法最基本的职能。民法允许主体依法独立、自愿产生、改变和消除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决定是否参与某种民事法律关系,决定是否改变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并充分享受私法自治。民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与其他法律部门不同的特点是它是权利法而不是义务法、私法而不是......[查看详情]
时间:2022-04-23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原则
公序良俗作为一般条款适用于裁判。一般条款克服了成文法的滞后性、僵化性等局限性,以其自身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适应了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保持了法律的稳定性,实现了普遍正义与个人正义的结合。但一般条款很容易适用不当,造成许多不良影响,甚至误判。王泽吉先生指出,一般条款也可能带来三个‘隐藏’:第一,立法隐......[查看详情]
时间:2022-04-23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一般条款的概念有哪些?
一,引言泸州黄立遗嘱将其财产赠送给同居的张,并公证了该遗嘱。黄死后,张持遗嘱向占有遗产的蒋(黄的妻子)要求付款。被告拒绝后,他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命令被告按照遗嘱执行。法院根据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判决该遗嘱无效。这一判决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些人认为它迎合了公众的声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受到舆论压制的裁判。那么,本......[查看详情]
时间:2022-04-23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现代民法对意义自治的限制
1.意思自治原则的基础。(一)概述意义自治原则始于16世纪的法国法学家查理·杜摩林正式提出的双方意志决定论,然后在18.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典运动中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庄严的使命。典型的例子是1804年的拿破仑法典,其演绎的四个原则中的第一个是意义自治。学者们对其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意义自......[查看详情]
时间:2022-04-23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两人签订的协议是存储合同的理由
合同作为交易的重要因素,不仅是商品成功交易的基础,也是保证进步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保护合同的正常运行是各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民法在合同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一,案例2008年7月某日,王向张借款2万元。后来,张还为王预付了1万元的其他费用。2008年8月某日,王向张出示了一张3万元的欠条。在再次出示欠条的第二天......[查看详情]
时间:2022-04-23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现代继承法继承和创新不匹配制度
现代继承法继承和创新不匹配制度。(一)继受几乎所有现代大陆法律系统的国家都继承了这一制度。虽然现代民法对不匹配行为的范围有不同的规定,但我们可以看到基本行为包括:第一,杀害被继承人或其他继承人;第二,诬告或者伪证上述人员的严重犯罪;第三,恶意阻止遗嘱人书写、修改或者撤销遗嘱;第四,恶意隐瞒、篡改或者摧毁被继承人的遗嘱人......[查看详情]
时间:2022-04-23所属分类:法律论文